◆概要:雜記的內容廣泛,包括一切記事、記物之文,亦有夾寫景、抒情或議論者。
題材內容 |
說明 |
代表作品 |
臺閣名勝記 |
古人修築亭臺樓閣,或是遊覽名勝古蹟時,藉此記敘建造修葺的過程、歷史沿革,以及自此而生的感慨等。 |
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脩〈醉翁亭記〉、曾鞏〈墨池記〉、蘇軾〈超然臺記〉、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
山水遊記 |
描寫山川景色與自然風物,是作者親身遊歷的紀錄,同時抒發作者自此而生的感受。 |
柳宗元〈永州八記〉、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
書畫雜物記 |
用以記敘書畫或者物件的內容、形狀以及藝術特色、流傳情況等。也可藉此懷遠人、發議論。 |
韓愈〈畫記〉、黃淳耀〈李龍眠畫羅漢記〉、魏學洢〈王叔遠核舟記〉 |
人事雜記 |
專以記人敘事為內容。一般以「記」名篇,少數則標為「志」。 |
錢公輔〈義田記〉、歸有光〈項脊軒志〉、全祖望〈梅花嶺記〉 |
(一)比較簡表
|
蘇洵 |
蘇軾 |
蘇轍 |
字號 |
1.字( 明允 )。 2.時人稱為「老蘇」、「文安先生」。 |
1.字( 子瞻 ),號( 東坡居士 )。 2.時人稱為「大蘇」。 3.南宋孝宗時追諡文忠。 |
1.字( 子由 ),號( 潁濱遺老 )。 2.時人稱為「小蘇」。 3.南宋孝宗時追諡文定。 |
求學 歷程 |
少不好學,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 |
母程氏親自授讀,及冠,博通經史。 |
資稟敦厚,父洵為其師,兄軾為其學友。 |
科舉 功名 |
1.應試不第。 2.經韓琦舉薦,後任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等職。 |
1.二十二歲與弟轍同登進士。 2.神宗時因( 烏臺詩案 ),被貶黃州。 3.哲宗初年,官至禮部尚書。後被貶惠州、儋州等地。 |
1.十九歲及第中進士。 2.神宗時屢遭謫遷,歷任地方官職。 3.哲宗時,官至門下侍郎。 |
文風 |
長於議論,筆力強勁,條理明晰。 |
思想恢弘,才氣縱橫,如行雲流水,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古文之外,亦工詩詞書畫,均有成就。 |
長於各類詩文,尤擅政論、史論。立意平穩,行文紆徐曲折,語言樸實淡雅。 |
著作 |
《( 嘉祐集 )》 |
《東坡全集》 |
《( 欒城集 )》 |
綜合 評論 |
1.蘇洵三父子一時知名,俗諺「蘇文生,喫菜根;蘇文熟,喫羊肉」,可見士子對此三父子文章之熱愛及推崇。世稱為「( 三蘇 )」,同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 2.三蘇之文出於《國策》、《莊子》及縱橫家,尤長於策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