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書分類

(一)依記載朝代分:

類別

性質

舉例

通史

綜貫歷代史事的史書

《史記》、《臺灣通史》

斷代史

專記某一朝代的歷史

《漢書》與各代正史

 

(二)依記載體例分:

類別

性質

舉例

紀傳體

以「人」為主,其體例創自司馬遷《史記》,為中國正史體例

《史記》、《漢書》等所有正史

編年體

以「時」為綱,按年月記載史事

《春秋》、《竹書紀年》、《資治通鑑》

紀事本末體

以「事」為綱,以一段史事之本末為一篇,可補正史專以人物為主、編年專以時間為主的不足

《明史紀事本末》、《左傳紀事本末》

方志

以一地為中心,記載地方文獻資料的著作,舉凡一地的沿革、物產、風俗、語言、人物等。

《華陽國志》、《臺灣府志》

國別史

以「國」為主,分國記載各諸侯國的史事

《國語》、《戰國策》

二、《史記》

名稱

初稱《( 太史公書 )》或《( 太史公記 )》,魏晉以後,才以史記為其專名。(「史記」本為史書通稱)

著作動機

1.承繼《春秋》「記史事,寓褒貶」的精神。

2.出於家學的傳承與史家的責任

《史記•太史公自序》:「司馬氏世典周史……余嘗掌其官,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不述,隳(ㄏㄨㄟ)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可知司馬遷是秉承先人世傳及「述往事以思來者」的責任感,決意撰述。

此外,在〈報任安書〉中也稱:「凡百三十篇,亦欲以(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探究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與和諧,了解歷史的發展與變化,最終完成自成體系的獨特見解)

記事範圍

從( 黃帝 )開始,至( 漢武帝 )為止。

體例

首創( 紀傳體 ),共130篇。(奠定紀傳體的典型體例,後代的史家均奉為圭臬)

( 本紀 )

以帝王為中心,兼記天下大事,作為紀年的綱目。共12篇。

例外有三:

1.〈秦本紀〉:記周代秦國的淵源及發展。補足了秦朝帝王世系的來源,也凸顯出春秋戰國以來秦國的獨特地位。

2.〈項羽本紀〉:秦漢之際「政由羽出」,天下政權實際歸屬西楚霸王。

3.〈呂太后本紀〉:孝惠帝劉盈、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三人在位共十五年,皆由呂后把持朝政,故不立孝惠本紀。

( 世家 )

記王侯、諸侯國的歷史。共30篇。

例外有三:

1.〈孔子世家〉:孔子雖無公侯之位,但「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紀於後世」、「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雖無其位,但影響深遠,故歸入世家。

2.〈陳涉世家〉:陳涉雖無功業表現,但「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故歸入世家。

3.〈外戚世家〉:專記漢初以來后妃及其親族的興衰。由於當時外戚對政局的影響頗大,也多有輔弼之功,故歸入世家。

( 列傳 )

記述社會各階層的特殊人物事跡以及邊疆各國的概況。共70篇。

(  )

採表格方式,排列年代及大事,以補其他體例之不足。共10篇。

(  )

記載國家的典章制度及治政大法。共8篇。

藝術特色

1.敘事以人物為中心,形象刻劃生動傳神,常透過對話表現人物個性。

2.對場景氣氛的營造,或慷慨悲壯,或詼諧滑稽,恰如其分。

3.敘事中帶有濃厚抒情風格,往往藉形象的刻劃表現出對所述人物的情感與褒貶。

影響

1.確立「正史」的體制:

歷代自班固《漢書》以下所有「正史」的格局,基本都與《史記》相似。

2.古代散文的典範:

唐宋八大家反對駢文,提倡古文,便是以《左傳》、《史記》為標竿,至明代前後七子、清代桐城派等古文家更以《史記》為模範,影響廣泛而深遠。

3.中國小說戲劇的始祖:

《史記》好寫戲劇性的情節與場景,並善於刻劃人物,為人物設計個性化的語言之外,寫人敘事生動具體,諸如對比襯托、誇張鋪墊、心理描寫、氣氛烘托等等,為後代小說創作開風氣之先。自唐傳奇至明清小說戲曲,其精神境界、故事情節、人物性格、語氣口吻等等,多傳承自《史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p7955092 的頭像
    cp7955092

    一二居的國文天地

    cp79550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