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戰國策》

作者

1.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經西漢( 劉向 )整理,始定名為《戰國策》。

2.北宋時散佚,經( 曾鞏 )訪求校正,流傳至今。

別名

《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脩書》

體例

( 國別史 )

起訖年代與內容

春秋以後,楚、漢之起,共計245年,分別記載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等十二國有關的事件。( 記言 為主,多錄策士遊說之事,反映了 縱橫 家的思想。

文學特色

1.辯麗鋪張的語言藝術:受時代動盪影響,思想解放,策士為說服君主取得權勢,其言辭自然就發展出「辯麗橫肆、鋪張揚厲」的特色,以期能吸引注意。

2.寓言故事的大量運用:策士藉由生動的寓言說明道理,加強了言語的形象性,使道理易懂,印象深刻,又富說服力。

3.人物與場面描述生動:《戰國策》以記遊說之士為主,透過其言辭、動作以及緊張、危險的遊說情境,呈現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影響

1.打破編年寫作的侷限,以人物的遊說活動為敘述的中心。

2.保存大量戰國史料,司馬遷撰史記多採其說。

3.鋪張揚厲的語言風格影響了賈誼、鼂錯的( 政論 )文章,唐宋八大家的論說、( 記敘 )技巧,亦受其濡染。

4.所記載的寓言故事影響了後世傳奇與志怪小說的發展。

地位

1.具有高度文史價值,與《左傳》堪稱先秦歷史散文雙璧。

2.朱自清評為中國三大說話經典之一。(《左傳》、《戰國策》、《世說新語》)

評論

1.《戰國策》其書

1李格非:「《戰國策》所載,大抵皆縱橫捭闔,譎誑相輕傾奪之說也。」

2陸隴其:「其文章之奇足以娛人耳目,而其機變之巧足以壞人之心術。」

2.戰國策士風氣:

1《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2魯迅《偽自由書‧文學上的折扣:「戰國時談士蜂起,不是以危言聳聽,就是以美辭動聽,於是誇大、裝腔、撒謊,層出不窮。」

 

二、劉向

時代

西漢(晚期)

字號

原名更生,字子政

成就

1.長於經學、目錄學、文學

2.漢成帝時,受命校訂登錄宮中圖書,為中國目錄學之祖

3.其子劉歆亦長於經學,接續其未完成的圖書整理工作。兩人對中國古代的文獻保存均有極大的貢獻

重要著作

劉向的著作多屬整理前人文獻後的彙編,除《戰國策》外,尚有:

1.別錄(中國最早的圖書目錄,提要部份為劉向自撰,今已不傳)

2.新序說苑(皆收錄先秦以來的歷史故事與傳說,以諷諭政治為目的)

3.列女傳(介紹古代婦女行為,表彰其中德性,或斥其過失)

4.( 楚辭 (集屈原、宋玉等人之作,並加入自己的作品〈九嘆〉)

三、《戰國策》與《左傳》比較

書名

《戰國策》

《左傳》

作者

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西漢時劉向整理定名為《戰國策》,北宋時曾鞏重新訪求校訂

據傳為左丘明所作

別稱

《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脩書》

《左氏春秋》、《春秋(  )傳》

年代

從春秋以後,到楚、漢興起之前,共245

起自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468年)。共255

內容

有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等十二國。以記言為主

以魯史為中心,旁及同時代諸國之事

思想

縱橫家

儒家

體例

國別史

 編年體 

特色

文章長於論事,善於刻劃人物,語言鋪張雄辯

敘事委婉詳盡,文筆簡潔明暢

四、〈馮諼客孟嘗君〉

(一)基本資料

出處

戰國策齊策

主旨

記述策士馮諼為孟嘗君出謀獻策,巧營三窟,鞏固政治地位的經過。

章法特色

1.以先抑後揚的筆法,使人物形象形成強烈對比。

2.善用生動的對話,使人物形象鮮明,情節充滿張力。

三窟之計

1.焚券市義:矯命焚券收買薛地人心,讓孟嘗君有穩固的後路。

2.挾外自重(西遊於梁):遊梁宣傳,提升孟嘗君的身價,迫使齊王謙恭地請求孟嘗君回國主政。

3.立宗廟於薛:宗廟是國家的象徵,不得有失。此計使齊國得用一國之力量來保護孟嘗君的私人領地,加強了薛的安定。

※歷代集評

清•高嵣《國策鈔•卷上》引俞桐川評

  無能無好,寫得平平無奇。長鋏三彈,淒涼寂寞,以下逐步生色,結穴(指文辭的歸結要點)十分熱鬧。回環照應,前後生情,細若羅紋,燦如錦織,極有宣襯文字。

清•浦起龍《古文眉詮•卷十三》

  此馮諼傳也。屈伸具態。其計謀,不出為巨室(世家望族)老,無絕殊者。喜其敘置不平鋪,且為史傳開體。(浦起龍認為馮諼的計策其實並不出奇,大約是世家望族中通於權謀的長輩都會的事,但全篇敘事生動曲折,對後代史書有所影響)

清•林雲銘《古文析義•卷五》〔《史記》版的「焚券市義」可參考延伸閱讀(四)〕

  此與《史記》所載不同,若論收債於薛一事,《史記》頗為近情。但此篇首尾敘事筆力,實一部《史記》藍本,不必較論其事之有無也。初把馮諼身分技倆說得一文不值,既得寄食他人門下,又歌長鋏數番,必欲盡人之歡,竭人之忠,使人不可忍耐而後已,是豈人情也哉?然孟嘗君無不曲從者,所以收天下士心,於諼本無所覬也。收債自署,已怪其出人意外;即市義而歸,亦不解其用心深遠,所以不說。及罷相歸薛,親見老友,方服其能。而狡兔一窟先成,二窟再鑿,愈出愈奇。一以見孟嘗君之好士,施之於不報;一以見馮諼之負才,為之於不測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p7955092 的頭像
    cp7955092

    一二居的國文天地

    cp79550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