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類 |
說明 |
舉例 |
列傳 |
紀傳體史書中,記載帝王和諸侯以外的人物傳記。由司馬遷《史記》首創。 |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
自傳 |
記敘自己生平事跡的傳記。 |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白居易〈醉吟先生傳〉 |
別傳 |
史傳或家傳等「本傳」以外的傳記:常是對本傳所記有所補充或修正。 |
盧藏用〈陳子昂別傳〉 |
外傳 |
凡人物為正史所不載,或正史已有記載,而從不同角度,運用小說手法加以鋪張渲染。 |
郭湜《高力士外傳》 |
小傳 |
簡要記敘人物的生平事跡。 |
李商隱〈李賀小傳〉 |
行狀(狀、行述、行略、引述) |
門生故舊記敘死者世系、名字、籍貫、年壽及生平行事,以供史官採擇立傳,或他人寫作墓誌銘的參考。 |
李翱〈韓文公行狀〉 |
逸事狀 |
行狀的變體,僅記寫死者的某些逸事、軼聞。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
傳 |
史書以外的人物傳記。作者常是文學家,所記常是小人物。 |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
事略 |
記敘人物的生平梗概,類似小傳。 |
歸有光〈先妣事略〉 鄒魯《黃花崗烈士事略》 |
軼事(逸事) |
記史傳上沒有記載的事跡。 |
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
時代 |
為清初興起的散文流派。 |
|
釋名 |
因代表人物都是安徽桐城人,因以為名。 |
|
發展 |
以( 方苞 )倡導古文「義法」為標誌,始於康熙年間;其後經( 劉大櫆 )的拓展,興盛於乾隆時代的( 姚鼐 ),樹立桐城派古文宗風。曾一度中衰,經( 曾國藩 )中興,直至清末民初落沒。 |
|
主張 |
方 苞 |
提倡古文「義法」: 「義」指文章( 內容 ),要求言之有物,以六經、《論語》、《孟子》為典範。 「法」指文章( 形式 ),要求言之有序,學習《左傳》、《史記》與唐宋古文八大家。 |
劉大櫆 |
強調文章的神氣音節。 |
|
姚 鼐 |
提出( 義理 )、( 詞章 )、( 考據 )三者並重。 |
※桐城三祖與曾國藩
人名 |
時地 |
字號 |
學術主張 |
其他 |
|
桐城三祖 |
方苞 |
清代 桐城 |
字( 靈皋 ), 一字鳳九, 號( 望溪 )。 |
1.為學宗法宋儒,以「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與友好相勉。 2.提倡古文「義法」。 3.其文用語平實,法度嚴謹,以( 雅潔 )著稱。 |
1.曾受友人文字獄案牽連入獄,獲救後累官至禮部侍郎。 2.為桐城派初祖。劉大櫆、姚鼐承其理論並加以發展,建立起桐城派的古文理論。 3.後人輯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
劉大櫆 |
字才甫, 一字耕南, 號海峰。 |
1.文貴簡遠含蓄。 2.神氣說:強調文句的神氣、音節。即認識到文章內在精神氣勢與外在音節、字句間相互表裡。 |
1.方苞見其古文,譽為國士。然終未中舉,遂以教書為業。 2.前承方苞,後啟姚鼐,為桐城派關鍵人物。 3.著有《海峰文集》。 |
||
姚鼐 |
字姬傳, 世稱惜抱先生。 |
1.提出:「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不可偏廢。」 2.提出「古文八要」:「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強調用格律聲色的修辭形式包裝神理氣味的內容精蘊。 3.承劉大櫆的神氣說,加上「陰陽剛柔」的文學風格論,強調文風應剛柔兼備。 |
1.受業於劉大櫆,為桐城派集大成者。 2.乾隆時進士,官至刑部郎中。後歷主江南、紫陽、鍾山等書院共四十年。 3.著有《惜抱軒文集》。輯有《古文辭類纂》。 |
||
曾國藩 |
清代 湘鄉 |
字伯涵, 號滌生, 諡文正。 |
1.治學主張義理、詞章、經濟、考據四者兼顧,而特別強調( 經世致用 )。 2.為文主張奇偶互用,剛柔相濟。 |
1.晚清名臣,曾自組湘軍,平定太平天國。官至兩江總督。 2.為湘鄉派之祖。 3.著有《曾國藩家書》。後人輯有《曾文正公全集》。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