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陣頭」是一部描寫台灣傳統文化的電影,改編自「九天民俗技藝團」的真實故事,電影中表達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傳統文化也必須改變才能得以生存。這部電影也是記錄著一群青少年為了目標所付出的血與淚,傳達傳統民俗文化的再造、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兩代親子鴻溝的化解、小人物不畏天高地厚的拼博精神。
不僅僅是北部人不了解這種文化,連身為南部人的我們對這種文化,也沒有很深入的認識,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對陣頭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對以往陣頭的認知和以前有極大的落差,大家觀念裡跳陣頭的孩子都是不喜愛唸書或者是大家眼中的壞小孩組成的,但這部片卻是舊有民俗技藝和現代年輕人傳承時想改變的想法有所衝突,所以想探討電影背後所要表達的涵義和陣頭與信仰的關聯,這部電影讓我們更想認識陣頭。
貳●正文
- 導演介紹
- 簡介
(馮凱,1961年7月4日),台灣電視劇製作人、導演,母親是台灣視劇製作
人周遊,繼父為電視劇製作人李朝永。
2.作品
【電視】
1988年《霹靂神捕》(中視)
1989年《京城獵人》(中視)
1998年《一品夫人芝麻官》(台視)
1999年《七世夫妻之梁山伯與祝英台》(民視)
2000年《懷玉公主》(華視)
2000年《飛龍在天》(民視)
2002年《世間路》(民視)
2003年《青龍好漢》(民視)
2004年《愛情風暴 美麗99》(中視)
2004年《天國的嫁衣》(三立都會台)
2005年1月《格鬥天王》(三立都會台)
2005年10月《綠光森林》(三立都會台)
2006年8月《天下第一味》 (三立台灣台)
2008年《真情滿天下》 (三立台灣台)
2009年《天下父母心》第一代導演 (三立台灣台)
2011年《真愛找麻煩》(三立都會台)
【電影】
2012年《陣頭 (電影)》 (註一)
- 電影內容:
阿泰(柯有倫飾)出生自台中知名陣頭世家,小時調皮的他總是拿毛筆隨意亂畫家中的陣頭神明,導致爸爸從小就認為他的心中沒有神明,對神明不敬,是爸爸(阿西飾)眼中不成才的兒子。而父子關係也因為主角的叛逆慢慢變成了敵對的關係,但在一次意外中,阿泰竟陰錯陽差接下團長位置,並信誓旦旦地要證明給他爸爸看自己並不是那麼沒用。不僅手下這一群由中輟學生組成的陣頭團員,對這個血氣方剛、糊里糊塗的少爺的領導充滿懷疑,另一個陣頭世家(小鬼飾)也等著看他好戲。上有長輩傳統,下有團員的質疑眼光,阿泰不顧前面的路有多辛苦,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證明,背起鼓、扛起神明,帶著一幫年輕團員跋山涉水,踏上環島之路,一開始團員都不知道阿泰在做什麼處處責備他,最後團員在阿泰的努力之下漸漸相信他,開始為臺灣的陣頭文化闖出一番新路。原本另一死對頭(阿賢-小鬼飾演)一見到阿泰就處處羞辱他、嘲笑他,最後因阿賢看出阿泰是認真的在帶自已的團,並且想要讓自己的團與眾不同!阿賢才終於放棄看不起阿泰的態度而背叛父親跑去和幫助阿泰和他湊團組陣頭!在兩團的努力練習下,終於獲得台中市政府所辦的文化祭開幕邀請他們表演!這是世代交替的電影,老一輩有老一輩的想法,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而阿泰也努力想要證明給爸爸看,讓爸爸認同自己的價值,最後阿泰以他所學的音樂、團隊的熱情給團隊還有全臺灣帶來不一樣的陣頭、特別的陣頭,也帶給團員們另外一片天!
「陣頭」而不再是所謂傳統的陣頭廟會形式出場「陣頭」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取材自九天民俗技藝團的故事。台中的九天玄女廟收容國、高中學校中輟生,組成九天民俗技藝團,剛開始因收容中輟生練民俗技藝,而被外界誤解是逞兇鬥狠的團體,但在團長許振榮堅持嚴格教育下,要求學生需上學才能練鼓、跳陣頭,甚至訂定不能曠課、不能粗口的團規,讓許多不愛念書、血氣方剛的青少年改頭換面。 (註二)
- 陣頭的起源:
陣頭起源於三百年前,先民大多數從大陸的沿海地區福建、廣東......等冒險來台,然而大陸和台灣中間的天然阻隔:黑水溝卻先毀滅了大多數人的希望,
然而冒險渡海成功的先民登陸台灣後,卻還得面對瘟疫、天然災害等,移民不斷增加,各族群的衝突開始發生,於是人民藉由宗教信仰甚至異道邪說來解決問題、產生力量,以獲得心靈上 的慰藉,先民渡海來台時往往攜帶原鄉的香火或者神像隨身保護,在台落地生根後,更延續香火、膜拜神像,有能力之後便建造廟宇,
而原本的神像便發展成當地的守護神,每逢神明的生日 ,就會舉辦祭典活動來謝恩,為祈求環境境平安......等,也會讓守護能巡視地方,另外也舉辦神明繞境析福消災的「迎神賽會」。
早期農業社會只要舉辦迎神賽會等活動,居民便會熱情參予,也順便和家人聯絡見面。然而伴隨神明出巡的各種團體,便是陣頭,如獅陣、龍陣、跳鼓陣、八家將、什家將等。
每當快到神明生日時,各村莊就開始召集壯丁,利用夜晚在廟前廣場或社區集會所排練迎神賽會要表演的陣頭技藝,神明做轎出巡,總會有除煞的陣頭以消災,炒熱即活絡氣氛的獅陣、牛犁陣、跳鼓陣、十八家將及宋江陣等陣頭平添炫麗色彩,整個隊伍綿延幾公里長,沿途的居民擺設供品。當整個隊伍行經廟埕時,總會停留,各陣頭表演、北管樂團哨吶高亢,而大鼓陣則是鑼鼓齊鳴,這些技藝從以前傳承下來之後,成了現今的民俗文化,也是早期村莊另類的體育活動。在台灣,人們以聚落為範圍 ,村民共同出錢出力 ,自行組織業餘性 的民俗表演團體,如宋江陣、獅陣、跳鼓陣等來配合地方活動。村民們在平時利用農暇時間練武強身 ,在祭典時參與盛會,除了娛樂自己、娛 樂別人外,又可娛樂神明,這正是台灣民問陣頭技藝表演的主要意義。
四、分析這部電影成功的原因
編導演在拍攝過程中運用對比的手法,藉由新舊文化的衝突以及老一輩和現在年輕人的思想差異給觀眾一種落差。導演是電視劇導演出生,從小浸淫在電視製作圈的他,這次他跨足電影一出手就有驚人的成績,在這之前有人為他捏一把冷汗,有人等著看笑話,最後,他用成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然後他領悟到電視與電影之間,確有極大差異,卻也不是不能跨越的鴻溝。雖然他《陣頭》這部作品被評論缺乏深度,不過他這次的成更確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這部電影角色情感豐沛,名俗文化熱血沸騰,一掃去年多部本土賣座大片欠缺人文與情感的缺憾,著實難得。
陣頭的題材其實很通俗,幾乎是一個上承鄉土劇的再包裝,但導演讓電影中的角色個性十分鮮活,又延伸出各種情感與衝突,戲劇元素與張力強勁,幾乎每隔一小段情節就帶出一個戲劇衝突點或高潮當觀者情緒完全被導演帶領,掌控並入戲,陣頭文化外在的表演型式,與內在的精神,就很容易被吸收並認同。
達到影片成功的目標,這是後段一場自閉男孩梨子帶頭上陣打鼓全場觀眾熱血沸騰的原因。
導演讓陣頭變成一件熱血的事,讓觀眾的情緒隨著劇情的發展也跟著沸騰並且無形中卸下心防讓電影所描寫的精神流入腦中,化為思想的一部分,想像自己變成主角,在戲中老一輩所想堅守的和年輕人所想突破的兩者之間做選擇;再堅持自己的想法或妥協之間做選擇。
導演不是單純用死板的方式介紹這個文化,而是用一個故事,一個會讓人身歷其境的故事來表達,讓人在沉浸於故事劇情的同時,也對陣頭這個文化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導演用這種一石二鳥的方法就是這部電影能成功的重要關鍵!
五、傳統創新
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生活充斥著高科技產品,越來越多的發明造成了便利的生活,人民生活在經濟壓力以及忙碌的生活下,舊有的民俗信仰以及神明還有民俗文化逐漸被遺忘,越來越多的民俗文化消失在新時代的衝擊下。電影中父親的執著也許代表了舊有文化逐漸消失的原因,前人不願改變,為了保存而執著,而現在年輕人腦海中無限的想法被拒絕,民俗文化因為少了創新以及和現代人觀念的差異而開始不被接受而被遺忘,前人總認為總該遵循舊有的才是好的,但多一點點的創新和改變又如何呢?多一點點的改變就能被接受,這樣豈不是好事呢?
文化有了一點點創新及改變不代表那就不是原來的文化。電音三太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民俗的藝陣三太子「大仙尪仔」搭配現代的電音,兩個毫無關係的文化卻能完美的融合。這何嘗不是一種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呢?只要找到方法,陣頭這種文化也會有創新的時候。文化不停的改變,舊得被淘汰而新的被創造,民俗文化越來越難以保存及傳承,「創新」這件事越來越重要,新文化和舊文化的結合不僅僅有傳承的意義,也能給人一種新的感覺,也比較容易被接受。
六、守舊與創新
新舊文化的方式逐漸新起,好像為了傳統文化開啟了另一扇窗,而這樣的題材被許多導演拿來採用並拍成電影,最近這部以台灣廟宇為背景的國片《陣頭》,讓大眾認識了這些逐漸被遺忘的傳統文化,在傳統與創新的發展的過程中,創造出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結果。
陣頭這部電影以跳陣頭的年輕人作為背景,並且符合廟宇陣頭文化來發展,試著對民俗技藝的精神意涵,提出新的詮釋與思考方式。
電影前半段描寫一對同門師兄弟的對立關係,導致兩個陣頭世家「九天團」與「震天團」,在各廟會節慶中相互競爭、仇視。也正由於一盛一衰的不對等關係,激起年輕人阿泰想要重整「九天團」,創造全新陣頭風格的鬥志產生。然而就在後半段竟轉變成探討年輕人與老一輩對於傳統文化不同的想法,也呈現了當地陣頭合團,相互競爭的辛酸歷程,以及面對經濟壓力跟文化傳承的重擔的過程,都反映了現在陣頭所面對的種種困難,不禁讓人感慨現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艱辛。
《陣頭》透過年輕人發聲,為傳統技藝發展出新的方向,電影中的主角阿泰與阿賢都是陣頭世家二代子弟,卻沒有照著傳統的路線走,反而發展出新的元素。他們透過新的表演方式與擺脫傳統束縛的新思維,成功開創了「不一樣的」
陣頭,阿泰認為傳統習俗和敬神尊古法固然重要,但是個人的精神理念才是最高價值,就如同阿泰所說:「到底人們尊敬的是神明、是陣頭,還是你這個人?」而脫掉了神明的裝扮、脫離了在地廟會活動,陣頭小孩是否還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正是這部電影所要傳達的重要理念。
在這部電影的尾聲,老一輩的人不再堅守於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而接納了年輕人所賦予的陣頭新面貌。然而最後阿泰以搖滾樂、舞蹈、戰鼓融入陣頭中,並且把場景從民間廟會拉至文化祭表演舞台,對應台灣現實社會中,許多民俗技藝團體逐漸透過「去宗教化」的概念,轉換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都說明了民俗文化可藉由擺脫在地性的限制,變成一種新的表演藝術形式,推廣並發揚至世界舞台,讓更多人了解台灣的文化特色。
台灣的陣頭文化,本就是應仰與生活而成的一種民俗文化,因此當中的傳統儀式、精神價值、人們敬神畏神的表現,以及對廟宇的情感寄託,不該在創新的過程中把它們忽略掉了,這樣便會失去了文化原本所想表達的意義與精神,所以再創新與傳統需要有一個平衡點來協調。
参●結論
這部電影將台灣沒落逐漸遺失的文化再度被重視,導演以電影的形式向世人介紹這個文化,並且加入新的元素,讓這個陣頭增添了不少丰采,進而引起更多的年輕人注意,並且這部電影也讓我們的觀點改觀,參與陣頭的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壞,他們只是一群愛好陣頭的孩子們聚在一起練習,而當我們參與廟會時,我們會看到八家將、抬神轎、電音三太子… …等,這些都是非常精彩的台灣傳統的藝術文化,而我們永遠都不能理解這些孩子們為我們呈現高水準的演出時,背後所要付出的汗水、勞力、時間。
這因為台灣有了這些熱愛陣頭,一心想讓這個文化不要消失,用盡自己的力量讓它傳下去!電音三太子也是在這群人的努力下,站上國際的大舞台。
九天民俗技藝團正是這部電影裡面的陣頭團體,於1995年由團長許振榮成立,而團長許振榮因為台灣的傳統藝術文化逐漸沒落,因此他開始教導年輕人學習台灣廟會傳統技藝,並傳授台灣傳統藝術的構想,並且有計畫的訓練團員們,希望能將台灣這份優良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註三)
當我們沒有深入一個文化,往往會對這個文化產生誤會,而這部電影能讓更多的人認識甚至感動,並且改變一般人對陣頭的刻板印象,也讓更多人對陣頭文化產生了興趣,試圖去認識、掀開因為文化的式微而蒙上的面紗。
肆●引註資料
註一、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AE%E5%87%B1_(%E5%B0%8E%E6%BC%94)
註二、Yahoo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QEeNgUKBGBhB5mchvtPi5w--/article?mid=39345
註三、奇摩知識家。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104240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