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只有一個
第一組
高一1
王詩筠
謝佳穎
張博勛
馬悅華
作者介紹
両角長彦
1960年出生於日本埼玉縣。北海道大學中途退學,一橋大學畢業。曾任雜誌社編輯等職。
2009年以本書獲得第十三屆日本推理文學大賞新人獎。
內容
一件疑似霸凌引起的自殺事件;
一起復仇為名的校園殺人事件;
當媒體以正義之師之姿追查事實,
真相,會就此水落石出,抑或更加無解?
「說出去了 總有一天會被發現 好可怕 要是肯到別的地方工作就好了 很聽話 大家都對那個人 好可怕」
國中女生日垣里奈留下這樣的遺言後在學校跳樓自殺。
兩個月後,她的父親持刀闖進女兒生前就讀的班級殺人。班長藤村綾想阻止他,卻不幸成為刀下亡魂。兇手事後馬上遭到逮捕,卻喪失與事件相關的記憶。為了還原真相,警方內部秘密進行事發當場的模擬。
然而,警方一手主導的現場模擬,竟然扭曲事實,試圖污陷為了救人而犧牲的藤村綾,才是霸凌里奈、逼她走上絕路的元兇!背後似乎有股強大的勢力,想要顛倒是非,隱瞞事實。某電視台知道後,決定在兩天後播出還原事件真相的新聞特輯……
「沒有人知道真相,因為沒有人願意知道這種真相。」(書中某神秘男子說)
全書當中,作者利用93張事發當時的走位示意圖,說明犯人、警方、媒體、老師、學生各方對這起校園殺人事件的詮釋,一步步逼近事件的真相,並藉此提起諸多發人省思的重要議題,例如:媒體的報導,是否有可能假正義之名,行利己之實、輿論的制裁,是正義的伸張,還是有心人操弄的工具、在媒體的炒作和輿論的撻伐下,真相是否真的越辯越明?除了高潮迭起的情節所帶來的閱讀樂趣,本書亦能提供讀者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現代社會中群眾、媒體和輿論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評價
綾辻行人「結局部分異樣的魄力真是令人興奮!」
石田衣良「從沒讀過設定如此特別的推理小說!」
藤田宜永「異常逼真的感覺令人驚艷!」
近藤史恵「呈現方法太棒了。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凡的才華!」
《日経新聞》2010/3/7
原本以為已經真相大白的「事實」再三被顛覆,真是痛快至極,可以感受到作者高明的技巧。使用許多圖來呈現教室內情況表現手法也很嶄新。
《四国新聞》2010/3/20、《宮崎日日新聞》2010/3/21
每頁的留白部份使用圖片來說明班上全體的位置與教室,就像「桌上遊戲」(Board Game)一樣,呈現方式相當嶄新且易懂。結局部分終於真相大白的謎團與真相也很有效果。
這是前所未有的、全新感覺的推理小說。
《推理雜誌》5月號
以國中校園入侵殺人事件為主題的長篇懸疑小說,緊湊的大逆轉與精采的劇情發展讓讀者充分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小説推理》5月號
警方、媒體、暗中觀察事件發展的謎樣男子,精采的故事情節果然不負綾辻行人的盛讚。難怪石田衣良會用「從沒讀過設定如此特別的推理小說!」來形容這本書。
整部小說圍繞著一個真相,曲折迷離、千迴百轉,最後當真相大白,你才會發現,真相,是所有人都不願意面對的現實。
故事情節高潮迭起,以為這就是真相,但翻到了下一頁又被推翻,一波又一波的推理,讓人想繼續看下去,想知道最後的真相。
故事中劇情的描述非常細膩,人物刻畫也非常鮮明,字字句句都在腦海中轉成一幕又一幕的畫面,引人入勝,在一次次「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下,事件終於水落石出,大快人心啊!
假像是真相的藉口
整個事件就像在下一盤棋,棋手在一顆棋子上壓注了所籌碼,妄想推倒對方主帥,沒想到棋子卻反噬其主,成為主控者。事情漸漸失控,知道真相的少女自殺,望復殺女之仇的父親,揮刀斬落了棋子。於是,原來的棋譜漸漸浮上檯面。
事情只因一個「仇」字而起,老師的復仇計畫,開啟了棋局,父親的仇恨,讓真相慢慢浮上檯面,校方、警方、學生,人人都在逃避「真相」,只有輿論,只有媒體,想繼續挖掘,等到真相大白,才發現重重疊疊的假像包裹著沒有人願意知道的真相,警方的盲目,校方和學生的漠視,媒體和輿論以為的真相,造就了更多的假像。
我們現在看到的真的是真相嗎?人們知道的是現實的真相亦或經過重重掩蓋的假象?人人都會說自己想要追求真相,但當真相真的浮現在眼前,有幾個人願意相信?現在的社會中何謂真相?何謂假象?或許人們認為的「真相」其實是「假像」,而「假像」卻是藉口堆積出的,人們願意相信的「真相」。
相信?真相?
黑暗中,隱隱浮現十二只羽翼,你心想:「那一定是路西法[1]。」但是當晨光灑落,你才發現你錯過的是米伽勒[2]的眷顧。
真相,取決於一個人的價值觀,你願意相信什麼,她就會成為你眼中的「真相」。像書中的班長,在警察、記者、同學,甚至是殺人犯的認知中,她乖巧、熱心助人,誰都沒有懷疑他是兇手,就是這樣的認知,往往隱埋了真相。
一起社會事件,需要的是積極的處理單位,客觀的媒體才能還原事件的真相。
打個比方,一個杯子裝著水溝裡的水,這時如果用筷子去攪拌它,可想而知,一定是混濁不堪,是至是一片烏漆抹黑。還原真相就如同把這杯水一次又一次的過濾,透過各種化學方法,得到最終的純物質,也就是這件事的原貌。
在社會中,普遍存在一個現象一起社會事件因為不符合規定,就不被警察單位、法院受理。但這種不被重視的小小案件,不也常常演變成一樁又一樁無法挽回的慘劇嗎?法律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即使設了門檻,減少受理的案件,卻無法真正解決連環爆出的悲劇。
拒絕「壓霸」
書中的女同學日垣里奈因無法承受壓力而跳樓自殺,事實上由這件是可以反映出時下年輕人和學生面對事情的抗壓力十分不足,一點點挫折考驗就畏懼退縮,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草莓族」。草莓族顧名思義就是內心像脆弱的草莓一樣,經一點碰撞就受傷爛掉,現在的年輕人不就是如此嗎?禁不起考驗,沒有克服困難的決心,被長官批評、文件做不好、被老闆刁難,就難過的像天要塌下來似的,默默遞出辭呈,如果一直無法承受壓力,克服工作上的困難,如此惡性循環,要怎麼成家立業呢?
若擁有多一倍的抗壓性,不管上級長官如何折磨,不論壓力如何磨練,最後他人都倒了,只剩自己撐住時,升遷發財的甜美就降臨到自己身上了!「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寒梅撲鼻香」說的真好,不是嗎?
現在的校園中也潛藏著另一個危險因子─校園霸凌
書中的班長用強權控制整個班級的意識,類似洗腦的方式形成了一種「心理霸凌」,像日垣的自殺就是班長用壓力、言語的壓迫導致她無法負荷,最後形成了這場悲劇。而現在校園裡的霸凌事件也層出不窮,言語霸凌、肢體霸凌、心理霸凌,一種強權對弱勢的欺壓,使的友善的校園漸漸被侵蝕。想想那些被欺侮的同學內心的恐懼與創傷,社會大眾、政府、學校,是不是應該去正視這個恐怖的社會漏洞?否則這類的悲劇將會一再重演。
如果你是那隻糞金龜你心裡做何感想?
霸凌有時候只是無意的小玩笑,但是對受霸凌者造成的陰影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最後我們終於知道
我們可以再看完後了解很多霸凌事件背後的真相,那往往不是單純的意個原因或是一個人所造成的,而是由總總生活中的壓力和很多複雜的情緒交錯而成的,在事件發生後我們也應該要仔細檢討並找出真相。而我們不該對未知的人、事、物妄下定論,在沒有證據之前屏棄自己的偏見,如此,真相才能成為真正的真相。